我是搞了一个队列在自己的笔记软件里。然后定期(每一两天两三天)或者在每个 session 结束之前,逼自己把获得的信息,写成摘要,附上原链接放到笔记里。
OneTab 我觉得其实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它只能解决卡,并不能解决多(标签页/信息多且长)和无序(没有结构)的问题。
本质上还是要逼自己消费,并且总结。写摘要一方面是后续容易查,另一方面是让这个东西过脑,从零散信息变成稍微有一点点结构。并且这个过程,由于需要耗费相对多的 effort,也可以促使自己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信息,我真的需要把它记下来吗?有没有可能这个信息,我随手就能查到?它有没有通用到值得我去花时间消化和整合?
我自己习惯的标准是:
- 类似语言用法、工具、操作系统使用等等的文章,不值得我记下来。因为这种信息随用随取,只要知道它存在就行了。
举个例子:网上看到了 atop 工具可以看到系统资源消耗的历史数据,觉得可能会有用。但是不代表我要把我看到的介绍 atop 原理和用法的所有文章全部收藏一遍。因为这种信息是搜索一下就非常容易获得的,脑子里知道它的存在就行了,下次可能摸到终端的时候想试试再去查。没有必要污染自己的收藏夹。
还有什么“xxx合集”,“几种xxxx方法”、“几道xxxx题”等,不加提炼,没有自己再拆解,直接整篇收藏也是没啥用的。
- 原理类、比较零散的信息、或者自己 research 得到的信息,就一定要把链接,加上标题有结构有摘要的记下来。整个笔记要有一个大标题表示所属的主题(比如“数据库的主从同步形式”)。
标题和摘要必须标出来这个链接为什么和这个主题有关,如何有关。比如同一篇笔记下可能整理了多个链接:
- "这篇文章解释了 MySQL binlog 的逻辑级别日志同步机制:[链接]"
- "PostgreSQL 的同步是基于物理页层级的 WAL 同步的,与 binlog 逻辑级别日志不同:[链接]")
- "从性能角度比较两种形式粒度的优缺点:[链接]"
相当于自己再给网页起一个自己的标题。这么做的理由是,网站和文章原始的标题一个是不一定很能准确描述文章内容,另一个是可能和你当时研究的问题(打开这篇文章的理由)可能关联性并不是很强。不同人不同场景打开同一篇文章的理由可能不同,这个标题就是记录自己为什么打开这篇文章,解释给未来的自己:为什么这篇文章重要,为什么值得你再去点开看看。
其实无非就是,决定记录什么信息的过程要严进;然后多提炼,及时提炼,不要老是把工作推给未来的自己。刚看到的时候是记忆和理解最清楚的时候,这个时候偷懒不整理和提炼,后面过一段时间回来读,就要重新走一遍几乎从0开始理解的过程。
不要相信自己未来会真的花这个功夫去再次理解。看看自己收藏夹里面从来没点开过的几千个链接就知道了。想象一下两三个月后的自己回来一看之前的 session,只看到十几个网站原始标题和链接堆在那里,没有任何组织没有任何摘要,点都不知道从哪里点开。潜意识也会继续踢皮球:“太麻烦了,未来的我会找到时间看的。 ”。或者想要继续之前研究到一半的进度的话,就会没有条理手忙脚乱。甚至会有点可点链接过多而陷入决策瘫痪的风险。
如果看到的是一篇整理良好,每个链接都有一两句话的摘要和「与主题的关系」的话,后面重新”读存档“就会很轻松,马上就能知道之前看到这些文章是什么思路,可以很快的回到原来的”思维进度“,继续之前的研究 session。另一个方便的点是查询某一个具体信息的时候,一眼可以知道应该点开哪一篇文章,而不用一篇一篇遍历。
既然聊到了研究问题的话题,还有一个小习惯是,我会把一些疑问和未解决的问题也记到本次浏览 session 的笔记里面,自己的思考和猜想也会用 markdown 引用框记进去。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未来“读档”,继续之前的 session。
「收藏了就是学到了」这种心态其实只是自己思维上想偷懒,从而啥都收藏给自己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定克服这种心理,克服舒适的冲动。该舍的舍,该提炼的提炼。值得精酿的,花上一天两天去总结精酿。
插件和工具方面,建议卸载 OneTab/减少依赖,逼自己更快对每个标签页/窗口做出选择(记录?还是直接关掉?)。“能够同时打开几百个标签页”并不是什么好事。标签页过多的本质问题是新标签页产生速度大于已有标签页消耗速度,把它们用 OneTab 藏起来并不能解决问题。合理而果断的取舍和勤劳地去消费/整理才是出路。
同理的,浏览器自带的无序无结构无摘要收藏夹也最好不要用了。(OneTab 用久了其实就是一个自动的收藏夹)
为了管理那些依然处于当前 session 中正在看的,还没决定整理还是舍弃的标签页,我自己是用了 Tab Outliner,其实就是树状标签页管理器:
好处是可以跟踪出来标签页的父子关系,可以大概追踪出思维历程。也方便在某个“分支路线”走完并且整理完的时候一键关闭掉整棵子树。付费版还可以右键 copy 出整棵树并粘贴到 markdown 里整理加工。树结构是可以拖动组合的,比较方便。
并且这些标签页还是真实存在的浏览器标签页,能逼迫自己不要开一堆长期放着不管,又给了自己树状组织形式可以稍微管理一下减少短期内的混乱,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形式。
当然这个也只是让浏览器的标签页更加 manageable 而已,这些标签页的最终归宿还是要么被弃掉要么被摘要后进到我的笔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