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折腾过许多的小众技术,而今年新折腾的主要有 NixOS、窗口管理器 i3 / hyprland、以及 Neovim,其中 NixOS 我甚至折腾到了一个新境界——出了一本帮助新手入门的中英双语开源书籍 nixos-and-flakes-book,还搞了好几个 NixOS 相关的开源项目(比如 nix-darwin-kickstarterryan4yin/nix-config),都收到了许多好评。

结合我自己折腾这些小众技术的经历,以及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你选择用 NixOS / Neovim / 小鹤音形中文输入法?它有什么好处?它真的能提升效率吗?等等),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对它们的看法。

https://thiscute.world/posts/why-i-choose-niche-products/

    0x0001 有过几次因为折腾一些东西,无意识中建立一些神奇连接的经历,至今还是觉得 connect the dots 是最好的答案。

    讲得好,立马抄进文章里 emmm

    ryan4yin 但好奇心只能让我去尝试,让我留下来的,是它们优秀的使用体验。

    其实我觉得日常生活的很多选择都是在使用体验和性价比的权衡中决定的。为什么有很多好物分享、生活小妙招,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是热爱生活的人在不断的探索中自然沉淀的结果。在能承担起高消费也就是排除掉经济因素的前提下,我观察身边的一些人,有的人喜欢星巴克,他需要门店环境的附加价值;有的人喜欢喜茶,他希望可以多加果肉和奶盖;有的人喜欢蜜雪冰城,他认为原材料不足以支撑一杯奶茶的高身价;还有些人,他选择在家动手自制果茶等,既有兴趣驱动也有高度灵活的定制化。类比到折腾 OS 的话,可能自行编译类 unix 系统或者搞 NixOS 的属于最后者,其他亦可以找到能对号入座的方案。只不过这时候兴趣点在于操作系统或计算机科学等等。

    探索世界、探索未知领域、探索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套用认知科学那一套来解释。需求与主流不符激发好奇,好奇激发兴趣与激励,进而形成注意力机制。 Homelab (广义,非单纯搭个集群跑代码)我认为也是这样一种需求与主流不符的场景,市面上的智能家居可玩性差、自由度低,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解原理、构思改进、甚至自己动手的想法。比如定制家庭监控也是一种不希望采用工业方案但又想要其优点与额外客制化的需求,比如定制 NAS 系统也是一种超脱常规商业方案的“离经叛道”。我们有实际需求、有兴趣维持动力,才可能形成“心流”沉浸其中,亦即属于自己的“折腾”。

    所以,不是折腾小众,而是因为折腾,所以小众。

      HasikSylphon 我们有实际需求、有兴趣维持动力,才可能形成“心流”沉浸其中,亦即属于自己的“折腾”。

      到位,分析得很到位

      上面讲的都蛮有意思。可能还有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有时候是否小众可能只是因为是否踩到了大众的G点。比如,其实目前人类对AI知道的还甚少,Yi Ma在X上说,其实AI还在襁褓期。可是,在目前这个环境看AI,AI已经显得非常大众,大家都信心满满,各大高校AI学院遍地开花。我意思,AI本应该是小众的研究领域,现在大众化了。

      还有,最近很火的刀郎的《罗刹海市》,无论从什么角度上看都应该是小众音乐吧,但是现在显然是大众狂欢,十几天播放了80亿次,创了世界纪录。应该是踩中了热点。

      所以,这个世界是神奇的,不能用简单逻辑去判定。

      P.S. 最近好像是个人就懂超导 :-D
      P.P.S. 而且最近懂维特根斯坦的人暴增 :-D

        Bintou 我意思,AI本应该是小众的研究领域,现在大众化了。

        嗯,小众跟大众,本身就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

        在智能拼音出现之前,五笔也曾是最主流的中文输入法。
        在 GUI 出现之前,TUI 也曾是最主流的计算机交互界面。

        这样看,现在 GitHub 上出现了这么多活跃的 TUI 项目(支持显示全彩全分辨率图片甚至播放视频的 Terminal、IDE、漂亮的 TUI 文件管理器、音乐播放器等等),反倒是计算机届的文艺复兴了。

        11 天 后

        多多折腾小众技术其实对于动手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读书的时候也是折腾了 ArchLinux、Awesome、甚至 Emacs、LaTeX 也算是小众了。但这些折腾经验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帮助,也给了我很多信心去学习接触更多新东西。

        © 2018-2025 0xF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