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我先来吧?
我觉得适应大学比较重要的是尽快把学习的方式转变过来,小学到高中时,老师会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细节都在课堂上讲出来,相对比较被动。大学开始之后,老师的作用大概更多的是指引你的学习进程的“导师”,可能只会给你一个主题,实际的细节需要我们自己再花时间去折腾和领悟吧。

刚刚发现一个有趣的知乎回答:

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就是
高中的时候,老师给你装备、给你攻略、带你刷图,最后让你单刷boss。
大学......
老师告诉你
前面有个boss,去,怼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学和高中的区别 ?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81278/answer/134575499

计院的童鞋可以跟随斌头老师脚步,学习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Gilbert Strang(mit 18.06)、CLRS(算法导论)、CSAPP(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计算理论导引
以上课程都是MIT(麻省理工)、CMU(卡内基梅隆)等名校使用的教材。
这些教材写得非常好,这里的”好“ 不是指其非常难,而是指其把各个知识点、难点都讲得非常透彻,非常适合自学。
国内教材很多地方都写得不够明白,作者讲得费劲,看得人也费劲。

MIT、CMU、Princeton等很多名校都把课程主页放在因特网上,从这些课程主页可以获得lecture note(课堂笔记)、textbook(课本)、SYLLABUS(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等。也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跟随这些课程自学。
MIT Open Course Ware
CMU 15-213(即cmu上csapp的课程)
MIT 6.006 (即MIT的大一算法课)
.....
此类课程都可以通过google 搜索 诸如algorithm mitoperating system mitcomputer system cmu等来获得

顺便补充一句,上面提到的很多教材国内都有翻译版,如果看不下英文版可以先看看翻译版,逐渐过渡到英文版——毕竟美国的计算机技术要领先国内好几个身位,大量的资料都是英文的。其实英文也不难,能过四级就一定能看懂。

    H-ZeX 很实用!我在想,对于新人来说,在面对具体的推荐之前,是不是应该需要具备一种根据课程与老师为你指明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的意识呢◔◡◔

    咸鱼强答一波:
    我觉得学计算机最重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当你读了很多理论书籍以后,不动手实践的话,记忆褪去的速度比你想象的快(如果你是立志当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当我没说)
    再就是不要太过纠结看哪些书了,曾经我也是这样,纠结哪本书最好最适合学习,到最后纠结来纠结去,学到的东西真不多。
    理想中的学习状态是这样的,看准一样东西,立马投入,深入的去学习和了解它。
    共勉

      0x0001 首先,书很多,没有买到就已经怕了,然后,买回来以后,发现全是英语的,吓死了233333333(之前我的确是这样的)

        0x0001 没这么难受了,感觉比一般的课程有意思多了(●°u°●)​ 」

        想到一点:
        把人类比成计算机的话,可以说,人是一种单线程的动物,且线程的切换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这时候,碎片化的时间使用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而现在相比以前,多了很多很多外力的因素(微信、QQ群,朋友圈,快手,抖音,各类游戏,还有某些突如其来的信息)把你的时间拆成碎片。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学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忙,少一点任务的频繁切换。
        给自己留下用来思考、折腾和沉淀的大块的时间。

        4 年 后

        GKer 焯,这个是 0xffff.one 启用之前那个时代的帖子哈哈哈,以前叫 0xffff.cf,把后缀改成 .one 应该就可以了,我编辑下帖子

        © 2018-2025 0xF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