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tou
(貌似被提到了,回复一下)
ACM与算法研究
ACM肯定跟算法研究方向不一样啦,应该算是算法实践(或者说“coding能力”),不过肯定也不是没关系
(虽然偶尔网络赛出的论文题,都是要靠选手上网现学现卖)
而算法实践(或者说coding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基础而已,在计算机领域里应该跟数学这些其他基础地位差不多啦
ACM比赛虽然有功利的意味,可实际上还是在打磨这个基础
可是算法研究(其实就是指理论研究)肯定要先找个方向才能钻研吧
所以矛盾的核心其实并不是什么“打ACM好不好”之类的,而是有限的个人精力/能力和无限的知识大海(考试范围x)
对于真正厉害的人,打ACM肯定不影响他本科发顶会
打ACM或者看那几本“核心”都不过是基础课而已
可是对于华师的学生,就算是标题里说的,“高中获得了信息学竞赛奖项”的学生,肯定跟上面说的“真正厉害的人”没太大关系
就我而言,学好学院的一门基础课一两天够了,可是要学好他们的一门基础课(即老师说的核心),就要付出很多心血了(虽然大三时感觉比大一时快多了,然后很多厉害的人,其实是大学之前“认真”学了几年(我算不认真的,所以很菜),所以或许又可以甩锅给高考了?233333)
如果真的志于理论研究,死钻一门基础肯定不妥
ACM与个人志向及最终去向
说到“志于理论研究”,老师举的那些例子,只是说明了志向以及最终去向跟ACM具有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去年ZLM还没毕业时,我问过他出不出国读博,他说想,后来他在群里又说找不到心怡的导师,最后去了华为研究院
至于我……纯粹因为ACM挂了科不能保研,又不想考研,家里又没钱拱我出国读,那只能工作了呗,至于以后读不读研,就不知道了,而且我本来就没有远大志向,连近期目标都没有,这个跟ACM半毛钱因果性都没有
ACM与我们学院
其实现在学院已经不提倡ACM了吧,都在提倡蓝桥杯了,因为更好拿奖,现在我院连像样的集训队都没有,
所以根本原因是华师的生源问题,决定了现在的领导趋向于急功近利,决定了现在的老师无奈的课堂放水
直接原因则是刚刚说的领导急功近利,老师无奈放水,我在学院除了一次听研究生的讲座(Jiaxin Pan的那个),完全感受不到半点学术氛围(图灵班那些同样只是基础而已(除了最后那本量子计算x))就是那种在学术前沿探讨的感觉
那些很多本科生发好论文的学校里,一般都是要在这种氛围下的,比如有老师和师兄带,一开始先在他们的课题里划水,然后很快就可以自己独立课题了
而对于我院学子来说,真要本科进入到理论前沿,就只能基础方面放一放水(就是不会太深,以后用到再说),尽快进入一个方向里面,或者还要选一个比较容易发论文的领域(比如ML)
ACM与我院新生
标题的主题应该是这个吧233
如果你高中没学过,大学肯定要打一打,不然靠我们学院的算法课堂就不是“基础放一放了”这么简单了,而是“基础吔屎啦”
如果高中学过,大学也应该打一打,首先前期的性价比很高(打基础也好,拿奖也好)
“打一打”指的是前期,至于后期,就要看个人志向了(我进Intel主要靠CSAPP那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景驰则主要靠ACM那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网易主要靠项目经验)
我认识一个ACM World Final选手,现在准备去港大读研,一个高中NOI选手,现在准备去康奈尔读研,两个后期都不怎么花时间在刷题上面了,不过因为前期刷过,基础已经打好了
ACM与算法导论
这个问题老师好像经常会被问到
很多新生以为算法导论是“理论”
其实只是别人的大一基础入门教材
这问题相当于问“ACM与谭浩强”
忽略其中一个就是“光说不练”或者“光练不说”,肯定是有缺陷的
我当年也觉得刷题没意思,现在觉得刷题能实实在在地提高coding能力
矛盾不在于“ACM与算法导论他们本身之间”,还是前文说的那个,“我太菜了,学不完”
结论
想清楚个人志向,个人能力,然后进行时间上的取舍
不过现状是在华师不打ACM只靠课堂,coding能力一般会比较感人,所以起码要付出一定时间,所以新生赛还是很必要的
而对于一些牛逼学校来说,认真上算法课的学生的coding能力不比他们的ACM选手差多少,所以不是必要的
其实我说的这些废话老师基本都知道,不过我觉得我院学生现在学术前景堪忧,问题不在ACM
就个人特例来说,原因很复杂,比如我,wdc,zlm
情况都不一样(wdc是打了ACM继续读研搞理论研究的例子)
就群体比例来说,我觉得一大原因是刚刚说的,完全没有学术氛围,(学院那些学术讲座除了盖章没半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