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用心的分享~想补充的是,我觉得我们不必纠结 “普通人” 和 “大神” 啦!@Bintou 老师之前经常说到「画地为牢」这个词,无论你我其实都是普通又平凡的人(就如楼主分享的小故事),学习路径基本上都挺清晰的,只是出发点不太一样(浏览器端 / C语言),慢慢地也许会殊途同归。
我自己不是很喜欢把人框进去一些类似「双非」、「211」、「985」、「大厂」等等过于抽象的词汇,容易让我们陷入蒙蔽和虚无,类似于「腾讯」也是一个大而全的牌子,背后几百个业务部门可能每个部门情况都不太一样,对于个人而言,几万名员工中,究竟遇到的是“专业大佬”、还是空有 title 实则无太多技术积累的人也难说;同理,拥有「搞比赛」和「搞ACM」亦或是「从小写代码」这样的标签其实,也并非说和其他人有多少的差别。
比较重要的一步大概是需要破除掉这一层神秘和自卑感,也是我搞这个论坛的一大目的,有个很喜欢的词叫做「祛魅」,它的大概含义如下:
“祛魅”有时也称为"除魅",是指剥去附着在事物表面上的那层虚假的东西,即“魅”;“复魅”有时也译为“返魅”,是主张返回事物的自然状态,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
就像这个帖子(大一新生的一些小迷茫 - 0xFFFF),其实我们也聚集了很多 title 并不非常好的学校的同学。
在我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普遍有这么个说法 “华师计算机不咋地”,大家很容易就把这一层关于环境的评价代入到自身,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之下到最后发现结果也确实如期望那样,然后不断走向恶性循环。这便是上述「画地为牢」的一个具体表现,关于「双非」也是类似。
除去表面的迷障,关注于事物的本来面貌的时候,也就有了真正的方向。然后关注点可以放在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忘记标签的存在:
标签 | 做什么 |
大厂 | 读书、写代码 |
中厂 | 读书、写代码 |
小厂 | 读书、写代码 |
211 | 读书、写代码 |
985 | 读书、写代码 |
双非 | 读书、写代码 |
二本 | 读书、写代码 |
三本 | 读书、写代码 |
大专 | 读书、写代码 |
... | 读书、写代码 |
付诸行动,慢慢地打通任督二脉,从量变走向质变,工作岗位也是自然的事情,互联网技术岗有一点好处也是在于它更关注的是你有多少时间是在「读书」和「写代码」上,在工程视角上不能落地的都比较虚无。
技术岗经验还推荐 zackwu 的一篇 blog,准备和回报周期在几年,感觉可能一个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在这些时间里沉住气做些东西:校招面试不完全指南 | 无辄的栈
还有一点是类似 Bintou 老师说的「学霸」的另一层含义,破除迷障,抓住属于自己的部分,慢慢地开始有了一点自信。然后凭着这一份自信在知识世界中开始有所立足,从立足之处出发去探索更多的事物,慢慢地积累的多了,不经意间可能成为一股持续的精神力量,去支撑着我们去面对更广阔和无限未知的世界,在其中也许也可以影响着身边的人。
当然行动前提是先稳住口饭吃,随着年龄增长责任越来越多,需要更多时间去糊口,能支配自由探索的事情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不过我觉得这个只是优先级的问题,不管如何,有时间就搞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