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觉得英语的优先级并不高,一直没有把它的学习排上日程。这导致我工作三年多来,英语水平提升不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认真考虑英语学习这件事,然后就一头扎了进去。

通过 2022 年 9 月初到年底这 4 个多月的业余时间的英语学习,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英语学习节奏,完善了学习规划,最终也拿到了比较不错的成绩。

这 4 个多月中,我平均每天大概花 30 分钟学习英语,偶尔兴之所至可能会花 1 小时甚至更多,也偶尔会断几天。
得到的成果是:从 2022 年 9 月初大概 4700 词,到 2023 年 1 月初测试结果为 6583 词,涨了接近 2000 词。

这里分享下我的学习方法,给各位有需要的朋友~

Learn English Again

    直接刷题会不会便捷很多 如果刷题都感觉痛苦的话 那日常生活应该会感觉更痛苦吧 要么就可能是日常对英语的需求没那么强烈(对比完不同需求程度下的学习状态之后是真的很想弄死自己的
    记录一下折腾了很久之后的方法:
    趣配音 + 雅思哥 前者日常碎片练口语 后者对话场景模拟训练
    百词斩 背单词 第一遍以句子为单位记忆单词 第二遍用记忆来描述图片 (习得关键单词用法就行

      kristenqin 我想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我就是对纯粹的刷题背单词没啥兴趣,坚持不下来。而读英文、看视频倒还挺有意思的,对我而言是可持续的学习方法。

      而需求强烈与否,这个要看怎么定义这个需求吧。我学英语的出发点是,英语越好能接收的信息源显然就更多,工作选择面也更大。这个需求确实并不急迫,但不代表它不重要。

      ryan4yin 从 2022 年 9 月初大概 4700 词,到 2023 年 1 月初测试结果为 6583 词,涨了接近 2000 词

      虽然但是,我认为更可能是你的长期练习重新捡回了英语的语感,以及各种常用词汇的运用,就是说它可能是你本来就有这个词汇量。希望后续可以分享下词汇量方面的提升,心得或者路径之类的。

      我一直觉得词汇量测试就是个迷,有时候一些词我根本没怎么背过,但是能猜出意思或者曾经见过一面,答对了,然后就能冲上很高分。像懂你英语我就是买过又中途放弃过至少 3 次的,每一次都不太一样,大学时有 6 级,工作后 4 ~ 5 级飘忽不定。然后我大学时最喜欢的一个 App 是百词斩,那上面的词汇量测试也是,我持续练习时有 9000+ ,长期不练突然想测一下就 6000+ ,然后碰运气又能上 8000+ (每个 App 测试标准不一样,不要对比哈(逃))。

      还有就是我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有点难坚持下来,薄荷阅读我也参加过至少 4 期了,每次都说打卡完返多少,送实体书,然而每次到一半我就断掉了,然后就再也没有动力继续下去了。

        对了,你之前在懂你英语测的 5 级,你认为这是适合自己的 level 吗(纯疑问)?因为以前流利说流行的那几年,我就见过不少人反馈测试出来水平对应的课程有难度,主动降级。比如测出来 5 级,先去把 4 级刷满全 3 星(顺便现在还有星星的说法吗?);还有一些神人觉得自己基础不扎实,从 1 级刷通关到当前等级的,真的是大毅力,印象中他们是每天先完成当前等级的课程(不追求一次过 3 星),然后额外抽时间刷低等级的。你现在体验下来等级课程的感受如何呢,社群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你对他们(如果现在还有的话)这种做法的看法如何(个人感觉其实也有点类似于刷题的味道了)

        另外既然提到流利说,虽然现在越做越差且主要功能都没什么大迭代,我想普及一个点是,当年他们是以配音和真人交流作为主要亮点的(至少我们这些用户是这么认为),建议你可以去尝试一下 😁 真的很好玩!

          hsxfjames 根据流利说的评分表看的话,我 Lv5 感觉是高了的,我发音还算标准,但口语交流能力有点差。

          但是课程我感觉难度适中吧,可能这么多年了课程有优化很多。

          你提到的配音我觉得确实不错,但是感觉更多是玩玩,我没深入使用这个功能。

          而真人交流以前也用过,但是感觉高中生很多,反而是我在鼓励对面说话,对我自己提升用处不大。
          真人交流这块我觉得开言英语的线上英语角做得就好很多,它会按双方的英语水平进行匹配,而且是固定 2h 的沟通时长,还有预设的沟通主题,以及 5 块钱押金。记得预约了但未参与、或者半途退场都是扣押金的,这样学习效果明显好很多,沟通也很舒服,还可以认识各路大佬。

          hsxfjames 薄荷英语我只参加了一期,确实拿到了实体书,还用积分兑换了两本书跟一些小文具,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读到后面就读出感觉来了,其实都没怎么看讲义的知识点,光看故事了。

          ryan4yin
          那我也来分享一下我滴:
          英语技能训练终极目标
          不依赖中文理解英文 中文语境思考能快速转换成英文 甚至是直接使用英文进行输出表达
          目标设置原因是通过检索英文内容效率很高 非常厌恶中文互联网环境

          刷题目的
          阅读和听力上: 可以作为比较标准严格的检测工具
          口语和写作上: 通过一些优质题库来实现系统训练

          目前感知到的难度等级
          口语>写作>听力>阅读
          口语表达个人思考不能像写作那样反复编辑, 口语对应的应用场景要求自己非常敏捷, 感觉是要求非常专注的(参考口译笔译
          口语写作两种训练英语技能的方法难度和听力阅读不同, 是因为听力阅读英文输入的占比很高, 思考的时候使用的仍然是中文(参考听英文课程看英文书籍时自己做笔记的内容

          更高程度的输出需求会刺激更多主动输入
          听说读写是四种训练形式, 输入输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听说读写不能单纯的认为说写是输出, 听读是输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U4y1i7Tb/
          01:47 从思维导图这里感觉之后的都很有用

          不同的输出形式有不同的难度
          写博客, 去国外技术社区像这样但使用英语形式进行快速评论是要更刻意的, 感觉越刻意的训练会让我觉得这件事是越难的
          (而且这种输出形式也不太纯粹, 感觉自己没办法做到在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目标的同时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

          根据目前训练情况计划采用的一个难度过渡
          配音 + 口语 -> 口语 -> 口头输出(可能配音也可以改成口译之类的)
          翻译 + 写作 -> 写作 -> 文字输出(其实口译笔译就也能练了, 但是感觉太专业了, 很累, 就先简单刷个题儿好了)

          大概先酱 "感觉"比较多 XD

            不为考试而学的话,个人现在是

            1. 多用google英文搜索;
            2. YouTube关注了一些自己喜欢的频道,跟B站一样使用(很喜欢几个音乐频道和科普频道);
            3. Minecraft Wiki只看英文版,查Wiki用英文搜(fandom上的wiki英文版比中文版多很多东西);
            4. 维基百科尽量看英文版;
            5. 多读论文(科研狗的日常);
            6. 不懂的单词和短语优先查英文解释,比如google直接搜,用英语去理解英语;
            7. 最近在看Pride And Prejudice(英文版小说)。

            说白了就是,把英语当作日常生活的工具,让它自然地融入我的生活,利用它来丰富我的信息来源。这样学起来感觉比以前舒服多了,自我感觉英语提升很大。

            PS: 之前想考雅思,就用Anki,找了个卡组,自己写个py脚本修复整理了一下这个卡组(定制化)。

              9 天 后

              向大佬学习,我之前学习英语纯粹就是为了考试,例如高考46级和考研,现在发自内心认为学会外语很厉害想从实用的角度去学习英语但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去学习

                yuex 本英语菜鸡表示可以先行动起来,特别是很多专业术语,单纯背单词基本上很难覆盖到。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读专业相关的英语书籍来开拓自己在这方面的语感(碰到不会的就搜,开始确实会很累),后面就看的快了。如有不对请多多指正,谢谢。

                7 天 后

                Error 非常同意这一个。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也就一开始爬学习曲线的时候比较慢,一两年后就基本上无压力阅读了(一两年比你想象的快得多)。而且现在偶尔尝试用中文搜索出来的资料,感觉质量明显的低,平时啥东西都用英文搜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这辈子没有背过单词(初高中课本里的也都没背过),靠平时网上冲浪/查资料和YouTube,百词斩阅读词汇量11000/听力词汇量9000,还是按照日常英语测的,这样学出来的估计会很偏科领域英语。英语阅读考试能用不到别人一半时间做完。(为数不多能自豪的事情了呜呜呜呜呜)

                推荐一下几个自己很喜欢的质量很高的YouTube education channel吧,都比较偏向科学和科普/经济/人文的(比较nerdy),也有一些animation和技术类的:
                教育:LegalEagle、Tom Scott、Veritasium、ColdFusion、Kurzgesagt、Half as Interesting、Wendover Production、Captain Disillusion、Low Level Learning、Practical Engineering、Steve Mould、NileRed(化学)、Economics Explained、Technology Connected、MinutePhysics、MinuteEarth、D!NG、Vsauce、Mark Rober、engineerguy、3Blue1Brown(数学)
                人文:Geography Now、NasDaily、Extremities
                杂项/娱乐:Daily Dose of Internet、TheOdd1sOut、Casually Explained、Sam O'Nella Academy、Blind Surfer Pete、Chris Hallbeck、Kurt Hugo Schneider(音乐)
                技术:LiveOverFlow、AngeTheGreat、Seytonic、GreatScott!(电子)、ElectroBoom(电子)、Thomas Game Docs(游戏)、RTGame(游戏)、Retro Game Mechanics(游戏)、GameHut(游戏)、MattKC、The 8-Bit Guy(老游戏机)、SimonDev
                烹饪:Adam Ragusea、Tasting History with Max、Jason Farmer、Guga Foods、MinuteFood
                游戏设计:Adam Millard、TheStellarJay、Thomas Game Docs

                  ryan4yin 模拟器开发,游戏exploit,老游戏机机制(声音,sprite图像,内存hack讲解),游戏速通历史。
                  都挺有意思的,是很技术向的游戏频道,不是游戏介绍或者游戏实况频道。

                  Miigon 感觉油管冲浪好多哈哈哈,我也去看看这些频道。感觉确实得多上上油管,看英文频道,锻炼听力和阅读。

                  3 个月 后

                  kristenqin 目标设置原因是通过检索英文内容效率很高 非常厌恶中文互联网环境

                  收回偏见

                  最近在练习使用git 发现语言的壁还是很厚 厚到英文语境下问题解决质量得到正反馈完全不能和中文语境下的问题解决效率得到的正反馈来比较

                    kristenqin 非母语毕竟是多了一层障碍,尤其是像开源证书这种文本很正式的,不管读英文还是中文感觉都挺吃力。

                    所以 Github 跟 Gitee 都有类似这种简要各种证书区别的页面,都是为了解决证书本身的内容太难读的问题。

                    9 天 后

                    我这份英语学习计划实际在过完年就没执行下去了,只坚持了差不多 5 个月 emmm
                    过完年那个学习状态不知道咋地就没了,结果来说跟预期差距挺大的,不过收获我也还挺满意。

                    © 2018-2025 0xF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