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计算机专业的建议
我来增加一个Code Style的相关内容水一下233333333333333
http://www.cs.cmu.edu/~213/codeStyle.html
还有一些挺好的常识:
https://www.cmu.edu/computing/start/students.html
这次更新很棒,不过看完还要一段时间。。。留下没有技术的泪水
wood-mirror 其实是开学初更新的,觉得这种半衰期很长的内容不能被埋没了啊
这篇东西还有引申出的一系列链接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东西,不可能一下消化完~
放宽心,偶尔过来看看,这么密集的信息量,说不定什么时候刚刚好和你的状态有所共鸣,然后就发现新大陆了 ?
- 已编辑
回头看看,贺老师关于学英语的这段话还是很有意思:
原来看不懂的原因非常简单,是没有看!没有看的原因不是看不懂,而只是觉得看不懂!潜意识中有个名叫“看不懂”的小人,就这样吓唬住了十八、九的大姑娘、小伙子!
在学计算机的课程的时候应该也适用~
“在我所度过的这荒诞的一生中,一种捉摸不定的灵气,从未来幽深之处朝我冉冉升起,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而这股灵气所经之处,便荡平了我生活中的同样不真实的那些年间别人给我的各种建议。” --加缪 《局外人》
Bintou !!!
图书馆这学期的 “阅读马拉松” 活动的指定书目里面就有一本加缪的《置身于阳光于苦难之间》,今晚再次遇见,想必要好好读一读了?
- 已编辑
0x0001 以前初遇一个新东西的时候,若第一印象觉得“很高深”,不懂,然后就下意识认定自己未来也不会懂某个东西,很本能地把它排斥在外。
最近在和同学的交流之中,我对于数学的感触和对方在多年前看到的某部文学的作品的情节的设计竟有一些微妙的联系,感触似乎又更深了一些。觉得,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多东西并不可能一下就能懂的,更多时候的状态是:先让它在脑海里扎下根,然后不时地思考、回顾,在各种各样的契机中获得感悟。许多的理解和记忆也是在回想中发生的。
知道与懂之间距离,因人而异,至少先要做到知道,然后想办法在现实中,给自己争取空间去感悟。
前两天在图书馆偶然拿到了一张卡片,上面是老舍的《四世同堂》的一段摘录: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
想起老师说的 “学习的霸气”, “对未知领域的学习的信心”,从我这样的学生来看,最初来到大学对于未知的想法,也有点类似老舍写下的文字所说的那样,因一点胭脂和麻斑就断定了事物的美丑。前辈们的建议,也像是水中鱼所言之物,想做到贴合经历多年应试教育的同学们的角度,并不容易。
由此,希望这个话题里面积累的帖子,可以是其中的一点点胭脂吧。
又到了填报志愿的季节,即将迎来一大批小鲜肉,再次把此帖置顶起来,希望更多的计算机新人(当然,不仅仅是华师)尽快进入思考,尽早准备~
0x0001 我我我
新版指南正在准备中,敬请期待 ?